crypto4.wtf

Share this post

谁在制造币安?4000 份履历里的无国界公司

crypto4.wtf

Discover more from crypto4.wtf

一个松散团体共同维护的博客,主要话题为泛区块链行业。
Over 1,000 subscribers
Continue reading
Sign in

谁在制造币安?4000 份履历里的无国界公司

成立 165 天即登顶全球第一的公司,它的员工是谁,来自哪儿?

汉洋 MasterPa
Aug 16, 2023
10
Share this post

谁在制造币安?4000 份履历里的无国界公司

crypto4.wtf
6
Share

开头的话:这篇文章我的满意程度 59 分吧,也就是币安实在没有太多人好好写了。要是写阿里腾讯这类大家经常聊的公司,这个数据质量和文字我不好意思发。


对大部分不关心区块链的人来说,币安可能仅仅是一个偶尔出现在科技新闻里的公司而已。但在今天,币安已经成为了金融和科技两个领域中最特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根据报道,币安有八千名左右的员工(最近有消息称币安正在裁员),但这家公司却没有总部,员工远程分散在世界各地,可能很多人从入职到离职都没见过自己的几位同事。币安可能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分布式公司。如果 30 年后(差不多是互联网诞生到今天的时间)的人研究互联网历史,币安的组织形态绝对是无法绕过的一章。

从业务影响力和盈利能力来看,币安也非常重要。可以和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头羊苹果做一个对比:2023 年 Q2 币安在加密货币交易所中的市场份额是 50.6%(Tokeninsight),而苹果在 2022 年 Q4 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的占比是 24%,这是全球之首,也是苹果有史以来最高的 Q4 市场份额(StrategyAnalytics)——不过这个数字相比币安的占比,逊色了不少。即使在 2022 年这个加密货币的寒冬,据 CoinDesk 数据,币安的现货交易量还是达到了 5.29 万亿美元。2022 年苹果 App Store 的生态系统的营业与销售额是 1.1 万亿美元,其中超 90% 是零抽成的。而币安的交易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有手续费的。所以如果苹果是智能手机的霸主,那么币安就是此刻加密货币市场中的绝对霸主。

一整个行业的绝对霸主加上开创性的工作模式,让币安足够跻身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公司之一。

可另一方面,币安又是一个谜。甚至币安是今天全球互联网上最大的一个谜:很少有一家公司对行业如此重要,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又如此之少。币安推出产品后的第 42 天,交易量排名全球第十、第 92 天,全球第五、第 156 天,全球第三、165 天时,成为全球第一——直到现在。它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揭开这样的谜很吸引我。可我基本读了中英文互联网上所有关于币安的文章,依然无法解答对币安的疑问: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家公司,它为什么会获得成功?我甚至无法通过这些网上的信息提出关键的问题。所以我打算在未来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采访,通过分析和整理来填补关于币安的空白。

必须指出,对币安进行研究和访问并不容易。但是,我还是希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从细微处着眼,展开这个项目。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借助一系列文章,尽可能把币安的故事讲得足够有趣、足够全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更多朋友一起,研究和分析币安这个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无法回避的公司。可以在 twitter@HanyangWang 关注我,或者订阅我的 newsletter

crypto4.wtf

一个松散团体共同维护的博客,主要话题为泛区块链行业。
By Crypto4.wtf

在第一篇文章里,让我们来谈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制造了币安?感谢 @paincompiler 的帮助,他从网上收集了四千多名在币安工作或者曾经工作过的人的信息,并且用铅笔一条条的抄在了纸上(这让我花了非常久的时间去整理阅读)。

请注意:我们收集到的信息未必全部都是准确的(u know, this is Internet)。并且我们收集的信息无法覆盖币安的全部情况。这不应该成为你投资的依据或者是想做些什么别的。

这篇文章的数据基于我们从网上抄写在纸上的 4182 名「宣称」自己在币安、币安 US 或者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得出。不过还是—— u know it’s Internet,很多人的信息是不全的。其中 3,714 人的数据相对更全面一些。在这 3,714 人中,有 1,624 人应该在或者曾经在币安全职工作过,其他的是实习、兼职或者和币安合作过的自由职业者。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接下来的数据皆以 1,624 名全职工作者为分母。

虽然区块链没有国界,但区块链公司是有国界的。不过币安似乎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更接近「无国界」:在我们的数据里(接下来我会省略这个前置条件,因为这让行文变得不够优雅),这些制造了币安的人来自 69 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其中:

新加坡: 176 人

英国: 78 人

阿联酋: 75 人

美国: 27 人

印度: 24 人

和大家的刻板印象差不多,币安有大量的员工在新加坡。笔记本的资料显示还有一位员工在开曼群岛工作——我以为这个群岛仅仅是用来注册公司的。

你可能会问,那迪拜呢?毕竟创始人 CZ 和何一都在迪拜——迪拜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但它是一个城市,不是国家。如果我们根据城市来排名的话,迪拜将会排名第一。有 65 个人在迪拜,64 个人在伦敦和 16 个人在阿姆斯特丹。这些员工一共分布在 86 个城市。

作为一家诞生在中国的公司,币安依然有人在这里工作——但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只有一个人。不排除是在中国大陆工作的币安员工会刻意隐藏自己的公司。

在币安之前,著名的远程办公公司里最大的应该是 GitLab。GitLab 是一家开源软件公司,他们宣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远程工作组织:2038 名全职员工和他们的 358 只宠物分布在 65 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如果我们能有更明确的资料,我相信这个「全球最大远程工作组织」的名头应该要转移给币安了。不过我不光是想对比体量,而是想通过对比 GitLab 证明币安的确是一家远程工作的公司。很多人不相信币安在远程工作,他们或多或少地认为币安只是怕监管所以说自己没有总部都是远程、也有人认为币安所谓的远程不过是跨国公司常见的状态——但事实大概率不是这样。币安和 GitLab 都应该被看作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远程组织。

如果目光不仅限于全职工作,那么我们笔记本上 3,714 位和币安有过合作关系的人一共来自 114 个国家。这可比 Apple Store 的范围广多了,全世界只有 26 个国家或地区有 Apple Store。不过全球有 167 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用 Apple Music,但在官网上 Binance 明确提供支持的国家或地区只有 47 个。

虽然在地理上非常多样性,不过从学校来看币安员工就读 Top 5 的大学中有三所来自新加坡的学校。可见新加坡的确是加密世界的中心之一。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54 individual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47 individuals

University of London: 25 individuals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24 individual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3 individuals

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把条件放宽到全部和币安有过合作的 3,714 人中,有英国学习经验的人则出现了不少: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19 individual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79 individuals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128 individuals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90 individuals

University of London: 90 individuals

我暂时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但我有一个猜测:币安作为一家快速增长的公司,对实习生的需求应该不会小。(另外还有一种更可能,需要寻找工作的人更需要把「币安经历」列在自己的 LinkedIn 简历中,换句话说,越乐于展示自己「币安经历」的人,在币安的重要性可能越不足)而作为一家华人主导的公司,会说英文的华人是非常理想的招聘选择。但是在中国境内招聘不是太容易(也有风险),那么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就很合适了。而英国有 17 万中国的学生,是最大的生源地。而币安可以给这些学生合适的实习机会。根据我的个人观察,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在英国找实习和工作的难度都要大于在北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所以会有更多人涌入可以全球招聘的区块链公司。而我身边的现实体感也是在英国的中国学生去区块链行业的概率更大。而英国也更难留下来,既然一定要换个地方(大概率是回到中国),那就很有可能换工作或者隐藏自己在币安的全职经历。而新加坡一共才只有 5 万名留学生,中国人占 1/3 而已。所以实习生的数量必然不会特别多。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有币安的离职高管和我说 CZ 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早年间币安有一个 40 多人的核心管理层群,CZ 会经常把自己读过的书丢进去让大家一起同步思考。并且开玩笑的「威胁」:不读就会被踢出去。

这些书大多管理和公司传记。在众多公司中,CZ 很喜欢关于 Uber 和网飞的传记。尤其是 Uber,因为这家打车巨头早年面对的面对监管和币安的挑战很像。

CZ 不光读,也活学活用,后来也招聘了不少 Uber 的人。这在我们的数据中能得到佐证:有 110 人有过在 Uber 的工作经历,在我们的数据中排名第六。前五名分别是:

Amazon: 204 individuals

Shopee: 153 individuals

Citi 花旗: 134 individuals

Agoda: 119 individuals (一家在线酒店预定网站)

Coinbase: 111 individuals

那么这些人在 Binance 都在做什么工作呢?

商业相关:761人 (占总人数 46.86%)

技术相关:329人 (占总人数 20.26%)

运营相关:243人 (占总人数 14.96%)

不确定:291人 (占总人数 17.92%)

很多人我们无法确定。因为坦诚地说,这种收集的资料不一定准确,而且缺乏很多关键信息。在这个有限的数据集里,可以见到近一半职位与业务相关。这或许体现出币安对商业拓展、销售、市场营销和战略的重视——本质上是对增长和扩大市场份额的追求。

这让我联系到了一件某位受访者说的故事:这位受访者在币安收购 CMC 之后参与了对 CMC 的改版工作。在商讨改版的会议上,CZ 一个一个的看不同位置是否合适放广告。最后 CZ 要求把首页非常显眼位置的广告都撤下,只留一些小位置放广告,并建议团队在用户无感的位置增加广告,把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撤下的广告占据了 CMC 收入的大头,可 CZ 认为「如果用户体验比竞品差,那最终用户只会流失,当下的收入再高也没有意义」。不过毕竟广告收入的大头没有了,CZ 也相应调整了员工们的 KPI。

最后的效果是只保留小位置的广告以及在用户无感的位置插入一些很顺滑的广告,这位受访者评价 CZ:有大局观,抓重点。

关于币安可以写的故事还有非常多,不过让我们这次主要把目光放在数据上。

我试图通过数据来判断币安倾向于从什么行业招聘人才,不出所料的是科技和金融行业。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通过我们这个小样本的数据,可以看出币安员工中内部晋升的比例约为 26.46%。这也许表明币安非常注重在组织内部进行晋升,或者在不同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之间调动员工。

我也尝试分析这些员工对自己职位的描述,发现似乎币安对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Cryptocurrency and Blockchain Knowledge(这简直是正确的废话)、Customer Service Skills 和 Compliance and Anti-Money Laundering Expertise——这么看币安似乎很注重合规。

不过币安和合规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在绝大部分国家币安是不合规的。尤其是币安与 SEC 之间的纷争。虽然币安已经被 SEC 起诉,但大部分观察者们都认为这只是更激烈斗争的前奏。真正的大斗争应该还在后面。而且币安努力合规这件事基本上可以串联起整个币安的公司历史,以后我们也可以讲一讲。

这篇文章只是对币安的一些基本分析,它留给我的疑问远大于我能得到的回答。

从有限的数据来看,币安是一家分布在全球、增长极其快速的交易所。它的员工如何组织与合作?什么样的人在管理它?它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它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究。

币安就像是一张充满战争迷雾的地图,希望通过努力我们可以逐渐探索出全貌。因为币安注定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公司之一,那为这样一家公司留下记录则应该是我们关心技术的写作者之责任。

欢迎持续关注,我将不断等更新币安和泛区块链行业的各种深度消息、故事和报道。如果你有什么想让我来写一写的,我的推特@HanyangWang 开放私信,或者发邮件给 why@gailiuzi.xyz!

不考虑分享一下嘛:)

Share

10
Share this post

谁在制造币安?4000 份履历里的无国界公司

crypto4.wtf
6
Share
Previous
Next
6 Comments
Share this discussion

谁在制造币安?4000 份履历里的无国界公司

crypto4.wtf
Wisdom_Yang
Writes Alphaton
Aug 30Liked by 汉洋 MasterPa

有點短!看到精采處就沒了

Expand full comment
Reply
Share
1 reply
Joomo
Writes Joomo’s Newsletter
Aug 17

"2022 年苹果 App Store 的生态系统的营业与销售额是 1.1 万亿美元"

这里应该是 Apple Store

Expand full comment
Reply
Share
3 replies
4 more comments...
Top
New
Community

No posts

Ready for more?

© 2023 crypto4.wtf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writing